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1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截至4月1日,11個試點城市已全部啟動實施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截至4月15日0時,25個中選品種在11個試點地區采購總量達4.38億片(支),總金額為5.33億元,約定采購量完成進度達27.31%。中選藥品的質量和供應得到了較好保障,中選藥品使用量超過預期。
陳金甫表示,試點工作中,醫;痤A付到位,確保了中選藥品及時回款,中選藥品的降價效應還帶動了非中選藥品的價格聯動?傮w來看,試點地區腫瘤、乙肝、高血壓、精神病等大病、慢病患者獲得了質優價廉的藥品,醫療費用負擔顯著降低。國家醫保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啟動試點評估、總結試點經驗,根據評估結果和各方意見建議,優化完善藥品集中采購制度,研究部署擴大試點工作。
對于改革中出現的同一藥品在不同地區價格差異較大,患者跨區購藥等現象,陳金甫表示,“4+7”集中采購是一種市場形成價格的模式,出現患者跨區購藥可以理解也應被允許,這也說明改革的成果有待進一步擴大。但在擴大試點的過程中不能急功近利,應充分聽取各方意見,考慮過低的價格是否能夠合理體現藥品價值等情況,從有利于保障藥品質量和企業發展等角度,完善政策、拿出方案。
在談到短缺藥品供應保障相關問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2018年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充分發揮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作用,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積極成效,此前130余種長期短缺藥品的供應保障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此外,去年以來絕對性短缺藥品數量較少,主要是由于市場供應減少、政策不完善、部分原料藥被壟斷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階段性或局部性短缺。
曾益新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藥品短缺、漲價、壟斷等問題,已先后赴14個省份開展聯合調研。先后9次啟動會商聯動機制應對短缺,重點協調解決了一批臨床急需的短缺藥品供應問題。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繼續發揮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作用,會同有關部門從提高短缺藥品監測預警能力,建立完善用藥管理、清單管理和停產報告制度,增加藥用原料有效供給,推進小品種集中生產基地建設,加大藥品價格監測和監管力度,完善藥品采購政策和儲備機制等,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用藥需求。(記者 吳佳佳)
共分為1頁 [1] 當前第1/1頁